1.設計初心
筑生態之境,啟認知之門
生態自然展區,是連接公眾與自然科學的橋梁。我們以 “沉浸式生態敘事” 為核心理念,摒棄傳統科普的單向灌輸,構建可感知、可交互、可共鳴的自然場域。期望參觀者踏入展區,如同開啟一場微觀自然科考,在空間流轉中,觸摸生態肌理,領悟自然智慧,喚醒對生態保護的共情與行動自覺。
2.空間敘事
分層解碼生態奧秘
1.序廳:潛入生態之境
以沉浸式弧幕營造海洋、森林等自然場景,模擬 “生態穿越” 體驗。當參觀者步入,穹頂與墻面的動態自然影像,如海洋波光、森林霧靄,瞬間消弭現實邊界,喚起探索欲,奠定 “敬畏自然、探索未知” 的情感基調。
2.生態群落展區:微觀自然劇場
(1)繽紛森林:還原森林生態系統,動植物標本與全息投影結合,展現生物互動。掃碼即可聆聽鳥鳴、獸吼,了解物種依存關系,讓靜態展陳 “活” 起來,傳遞 “生態是共生網絡” 的認知。
(2)海洋生態:打造巨型生態水族缸,串聯珊瑚礁、洄游生物等場景。光影模擬晝夜、潮汐變化,參觀者可觀察海洋生物適應環境的生存智慧,理解海洋生態的脆弱與珍貴。
3.生態機理展區:科學認知實驗室
(1)基因多樣性:以懸浮的 DNA 結構裝置為核心,結合互動屏,解析基因與生態適應、物種演化的關聯。參觀者可 “拆解” 基因密碼,直觀感受遺傳多樣性對生態穩定的意義。
(2)水的三態與循環:通過多媒體互動裝置,模擬水循環路徑,可視化呈現蒸發、降水、徑流過程。腳踏感應區,觸發 “一滴水的旅行” 故事,理解水資源在生態系統中的關鍵作用。
4.生態保護展區:未來行動倡議
設置 “生態足跡” 互動墻,參觀者掃描信息,生成個人生態影響報告;結合地域生態案例,展示污染治理、生物保護成果,傳遞 “生態保護始于認知,成于行動” 的理念,激發公眾參與意識。
3.設計哲思
于空間中傳遞生態價值觀
我們以 “生態整體性” 為設計邏輯,打破學科、場景邊界,讓生態知識不再是孤立的知識點,而是相互聯結的網絡。通過 “沉浸式體驗→科學認知→情感共鳴→行動覺醒” 的敘事路徑,將生態保護從 “知識科普” 升維為 “價值認同”。期望參觀者走出展區,帶走的不僅是生態知識,更是對自然的共情與守護決心,讓展區成為生態保護理念傳播的 “種子站”,持續生長出綠色行動的果實。
4. 總結
從序廳的意境營造,到各展區的科學解碼,生態自然展區以空間為語言,講述自然的奧秘與價值。我們相信,好的生態科普設計,能讓 “尊重自然、保護生態” 的理念,真正走進人心,化作公眾日常的行動自覺 —— 這,便是設計的終極使命與價值。